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2024年秋季“华风汉艺”中韩语言文化交流活动闭幕

来源: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4-12-10 阅读量:10

近日,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为期一个月的2024年秋季“华风汉艺”中韩语言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闭幕。这场精心策划的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展了中韩两国的文化魅力,更成为两国青年加深了解、深化友谊的重要契机。活动吸引了25名中韩学生参与,他们用热情与创造力将语言与文化的碰撞演绎得淋漓尽致。

 

初见如故:以语言为桥梁,破冰相识



11月5日,活动序幕在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多功能文化体验室拉开。作为开场活动,中韩学生见面会与语言交流会消除初次见面的拘谨。在教师们的组织下,学生们通过互动小游戏展开自我介绍,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活动。他们兴致勃勃地为小组起名,并讨论活动规划。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学生们围绕“中韩文化异同”展开了热烈讨论。从节庆风俗到语言表达,从美食文化到流行音乐,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逐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作为文化桥梁的力量。一位韩国学生表示“通过与中国同学的交谈,不仅练习了中文,而且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

 

艺术拉近距离:从风筝与毽子感受文化之美



11月12日,系列活动迎来了备受期待的中韩民间艺术体验环节。这次活动以制作韩国传统风筝和中国传统毽子为主题,寓教于乐,为中韩学生提供了亲身感受两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机会,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领悟到艺术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活动伊始,指导老师从两国民间艺术的起源娓娓道来,结合图片与视频讲解了韩国风筝与中国毽子的制作技艺及文化意义。通过这些生动的讲述,学生们对两国的文化符号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在制作环节,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无间。他们将丰富的想象力与文化元素结合,将一只只风筝组装起来,也用巧妙的设计赋予毽子独特的个性。学生们在剪裁、拼接、组装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精妙,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活动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艺术创作的热情。风筝的线条随着想象力延展,毽子的色彩在手心中跳跃。学生们彼此交流创意,相互学习技能,一次次灵感的碰撞让他们在制作中愈发默契。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用照片和短视频记录下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许多人还表达了对这些作品所承载文化内涵的理解。

 

舌尖上的文化盛宴:用美食诠释友谊



11月19日,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以食会友”将中韩文化碰撞推向了高潮。在孔子学院教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中韩学生合作制作了两国经典美食——中国的地三鲜与韩国的炒年糕。从备菜到烹饪,学生们全情投入,欢声笑语萦绕整个活动室。

 

活动开始前,负责的教师介绍了地三鲜与炒年糕的制作方式。通过讲解,中韩学生对彼此国家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中韩学生分组合作,有的负责切菜,有的调制酱料,彼此之间协作默契,交流热烈。当锅中传来菜肴翻炒的滋滋声,食材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整个活动室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学生们一边认真完成制作,一边好奇地询问彼此关于烹饪习惯的趣事,欢声笑语不断。烹饪结束后,所有人围坐在一起,品尝彼此的劳动成果。

 

这不仅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更是一场文化与情感的交流盛典。中国地三鲜的鲜香和韩国炒年糕的甜辣交织在味蕾间,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位韩国学生品尝地三鲜后赞叹道:“这种浓郁的家常味道让我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温暖与烟火气息。”一位中国学生尝试炒年糕后感慨:“甜辣口感背后展现了韩国人对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收获与感动:结业仪式见证青春与文化的交融



11月26日,随着结业仪式与颁奖典礼的举行,“华风汉艺”系列活动闭幕。孔子学院为每位参与学生颁发了结业证书,以肯定他们在活动中的努力与付出,并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了特别奖品。学生们在仪式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一位参与学生动情地说道:“这一个月让我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交到了真心的朋友。感谢孔子学院为我们搭建了充满意义的桥梁。

 

作为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的传统品牌活动,“华风汉艺”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今后,孔子学院将继续探索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完善这一系列活动的内容,致力于为中韩青年提供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青年人的热情与智慧,这座语言与文化的桥梁将更加坚固,为中韩友谊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通讯员 彭婷 摄影/通讯员 王梓遥 内容审核/冯鹏 顾洋 张占奇

(网页编辑/庞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