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葡当代文学创作”座谈会

来源: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4-12-10 阅读量:10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胡邦胜率团到访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并葡萄牙作家、孔子学院师生和葡萄牙文学爱好者共同举办了中葡当代文学创作座谈会。座谈会围绕两国文学创作现状、当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以及作家创作中的跨文化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



座谈会上,孔子学院葡方院长菲利帕·阿方索对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里斯本大学文学院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她指出,孔子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中葡之间的文化交流,相信这次座谈会是一个深入了解彼此文化传统和审美价值的机会,有助于增进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胡邦胜在致辞中阐述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情况。他指出,近年来反映中国人民生活变化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断涌现,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作家的自信心。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中国文学作品的内容逐渐转向都市生活和国际化等方面,尤其是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蓬勃发展,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文学范式。网络文学以故事性强、故事架构能力出色以及商业性突出为主要特征,其创作过程中读者和作者可同时参与胡邦胜对中葡两国的文学创作寄予厚望,指出两国应携手努力,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升各自文化的主体性,扩大在网络文化领域的话语权。



中国网络作家“疯丢子”分享了自己网络文学创作的缘起以及心路历程。她表示,对于创作者而言,世间的一草一木皆可成为创作素材。创作者除了要去体验各种生活,更要借助网文创作来提升自己。撰写网文不仅能够分享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身的故事,还能让更多人了解不同行业的情况。她认为文学创作所秉持的三观对读者的影响尤为重要。



文学院比较研究中心的副教授、作家、诗人里卡多・吉尔・索埃罗向与会者介绍了葡萄牙当代诗歌的发展流派以及代表人物。他指出,葡萄牙新时代诗歌流派倡导摆脱束缚,追求创作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在融合不同文体的同时,热衷于在文字、艺术上营造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里卡多副教授还把自己发表的诗集向与会者做了介绍,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  



甘肃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作家、编剧刘金龙阐述了互联网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时代变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他认为,网络文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创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作品让读者有所思考,而互联网文学能够使作品更迅速地进行传播。中国网络文学的创作模式、网文技术等创作经验,或许能够为葡萄牙文学创作带来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互动环节,中葡作家和与会者围绕中葡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研究以及文学交流等多个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胡邦胜向孔子学院赠送了五位获茅盾文学奖作家亲笔签名的文学作品。

 

 此次“中葡当代文学创作”座谈会的举办不仅为中葡两国作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也为孔子学院的学生和葡萄牙文学爱好者开拓了新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

 

 /通讯员刘吉鹏 摄影/通讯员李艳春 保罗 内容审核/冯鹏 顾洋 张占奇

 (网页编辑/庞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