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栏目别名}

  • 2021-04-0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3月31日,天津农垦集团保加利亚公司总经理王江星受邀做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初心讲堂”,以《深耕“一带一路” 助力脱贫攻坚 加快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为题开展讲座。王江星对天津农垦集团保加利亚公司的发展现状、组织架构、境外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两国政府间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分享了示范区企业基于“农、工、科、贸”的产业定位。王江星同时以脱贫攻坚亲历者的身份,向同学们分享了如何做好新疆和田、西藏昌都、河北承德产业扶贫工作的心得体会。扶贫队伍克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水资源不足等重重困难,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利用公司农垦领域优势,带领农户探索出了以畜牧业为产业基础的扶贫形式,利用畜牧养殖拉动脱贫,真正实现了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条件,实现精准扶贫。他表示,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党的领导、理论指引、制度优势、精神伟力等,都是这一奇迹背后的制胜密码。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应当运用好语言这
  • 2021-03-31
    3月26日上午,天津市欧美同学会综合处处长牛惠迎、副处长王净一行走访我校进行调研交流,党委统战部相关同志参加此次活动。 牛惠迎对我校多年来对统战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市欧美同学会的性质定位、组织体系、工作机制、作用发挥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介绍。 牛惠迎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和欧美同学会工作。天津市欧美同学会作为党领导的群众团体,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决策部署,将与我校加强双方沟通联络,进一步摸清留学归国人员底数和情况,创新合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发现、推荐、培养、锻炼、选拔优秀人才,结合我校语言优势,充分发挥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的独特优势,为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吴翼彬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汇报了留学归国人员工作情况,并针对留学归国人员如何开展学习“四史”活动、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留学人员群体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体会到欧美同学会事业发展的全新面貌和蓬勃生机,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联络机制,全力支持和配合
  • 2021-03-31
    为贯彻落实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动部署会会议精神,推动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近日,亚非语学院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荣滨主持。荣滨解读了《云顶yd2223线路检测2021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传达了学校对做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相关要求,强调要充分发挥校院两级主体作用,逐级履行主体责任。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海梅结合目前的就业数据,逐一分析了各个专业面临的问题。她指出,教师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专业教师、毕业论文导师、辅导员、班导师等要明确各自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全员发力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分阶段、分类别、分重点开展指导,确保实现就业全过程跟踪,一对一精准帮扶。同时,要充分整合专业领域的资源,广开渠道,为同学搜集就业信息,挖掘就业岗位,提升学院就业质量。参会教师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就业政策,落实要求和部署,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而共同努力。
  • 2021-03-31
    日前,国际教育学院《看故宫,学汉语》“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经过紧张的筹备拍摄、视频录制、打磨课程、招生宣传、线上组织、直播教学、问卷座谈、结果反馈等过程,历时四个月,现已接近尾声。通过全院二十余位师生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成功打造出了以故宫文化为背景的精品线上课程。3月2日,“看故宫,学汉语”第一课在线直播、录播课程如期开讲,三十余名韩国学生通过雨课堂软件在韩国当地进行了线上学习。3月8日,东首尔大学师生开始线上注册,“看故宫,学汉语”课程作为该校“中国概况课”的内容进行修读。3月15日,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五十余名学生也加入到“看故宫,学汉语”的课程学习当中来。所有学员均对此次“看故宫,学汉语”线上课程表现出来了极大的热情,从始至终兴趣盎然,有的学员甚至还推荐自己的朋友一起加入线上交流学习。课程结束后,学院在语合中心问卷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内容编辑专项问卷,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学员反馈,以便改进今后的线上教学模式。学员们纷纷表示,项目课程设计新颖别致,把语言教学融入到文化的理解中,学起来非常生动,老师们的现场教学精彩纷呈,极具代入感,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同学们希望今后能够
  • 2021-03-28
    3月20日,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本届论坛以“铸教”“铸人”“铸魂”为主题,来自教育部、各教指委委员及高等外语教育相关百逾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有13.5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参会。我校日语学科修刚教授作为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应邀参会,并在“多语种教育论坛:国家人才需求与教学创新”做主题发言。在发言中,修刚教授以日语专业为例,探讨了外语专业教育的“术业”与“树人”,指出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教育应坚持“树人”为大目标,坚守“术业”专攻,把外语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在外语专业教育中将“德”转化为课程中的伦理道德、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日语学科将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以“铸人”为本、“铸教”为基、“铸魂”为根,贯彻高等外语教育发展新理念,开创日语学科发展新格局,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推进日语专业内涵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通讯员:孙琦
  • 2021-03-28
    根据我校《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实施方案》(津外大党〔2019〕147 号)要求,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计划、党建工作计划以及党政工作计划中,特别是将“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学校出台的相关“处理办法”等文件作为重要宣讲内容,做好师德师风宣讲工作。3月19日,学院召开全体会,学院党委书记安娜通过讲“师德必修课”的形式,通报了教育系统10起违纪案例,强调了“十项准则”和“处理办法”的相关内容,传达了我市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代表向全体教师发出崇德敬业、铸魂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倡议书的内容。 为深入开展好师德师风教育,学院党委要求,一是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各专业、各教师支部要将“倡议书”内容纳入全体会、“三会一课”学习中,结合实际工作,对标先进,明确方向;二是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本学期学院开展的“课程思政月”活动相结合,在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同时,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三是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教师们的身边榜样。
  • 2021-03-28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思想的源泉。3月22日,高级翻译学院党委开展以“学史明理强内功 知史行远见实效”为主题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发挥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此次理论学习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内容,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参加,党外处级领导干部列席。党委理论中心组组长、学院党委书记韩芳指出,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历经风雨,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艰难险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在党的百年华诞这一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刻,重温党的奋斗光辉历程,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学院党委要从抓好组织领导、强化政治引领、聚焦急难愁盼、做到统筹兼顾四个方面入手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要着重抓好在“学党史”上见成效、在“悟思想”上入脑入心、在“办实事”上担当作为、在“开新局”上下功夫。与会人员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通过交流体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重点内容和关
  • 2021-03-23
    3月22日,国际商学院在滨海校区举办“百年传承·励志成才”学生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杨颖、副书记刘斌斌,全体辅导员老师及2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上,杨颖询问了同学们寒假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开学后的适应情况。同学们结合自己寒假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进行了分享,对已经开始的新学期计划明确,信心满满。刘斌斌结合近期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从防要求、课堂出勤、安全教育等方面给同学们做了重点提醒,着重介绍了学院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鼓励同学们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院还为参会的同学们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品,表达了新学期对同学们的祝福。 百年传承,励志成才。在喜迎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学院将继续举全院之力,加强推进学生规范化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倾听学生及家长心声,关心学生成长,进一步提升学院管理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讯员/姚军)
  • 2021-03-18
    师生热议《今日开庭》我校学生代表参与录制《今日开庭》2为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近日,我校国际关系学院与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今日开庭》栏目进行合作,师生多次参与剧本编撰及节目录制。学院组织师生将法学理论融入实践,创新打造以法治宣传为核心的体验式、实践式教育模式,与《今日开庭》栏目组和律师事务所共同编撰法治栏目剧,并参与重要角色的出演,通过真实案例使同学们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普法教育相融合,加深了同学们对现场审判程序的理解,提升了实务技能。 目前,多名同学参与了“异地工作降薪水”“打包出售个人信息”“危险的驾驶”等剧本录制。经过前期对台词的深入理解,后期节目组的彩排指导,大家寓情于景,迅速融入角色,熟练掌握现场法庭审判进程,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情与法、情与理之间的法律关系,让观众在高潮迭起的剧情中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同学们娴熟的法务技能与出色的表演得到了栏目组的一致好评。学生们纷纷表示,参与庭审既能亲身感受法庭现场的严肃,又能锻炼自己对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亲身感受法务
  • 2021-03-17
    新学期伊始,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学院教师深入挖掘思政教学元素,丰富课程育人内涵,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学院将于3月-4月集中开展“课程思政月”活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课程思政工作坊等活动,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3月11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海呐教授为我院教师做了题为《破解课程思政之惑,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专题讲座。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安娜主持。郑海呐从目前课程思政普遍存在的不足以及专业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困惑入手,围绕什么是课程思政中的“思政”、课程思政元素要挖什么怎么挖、专业课程中如何渗透思政元素等三个问题,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特点和内容、课程思政的方法和原则三个方面,深入解读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建设路径以及相关政策性文件,并指明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她指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将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注重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讲座中,郑海呐还就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