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关于转发《市科协、市科技局关于征集全域科普理论研究论文的通知》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5-04-02 阅读量:10


                                       

各单位、各部门:

现转发《市科协、市科技局关于征集全域科普理论研究论文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精神,提升全域科普理论研究水平,搭建科学传播学术交流平台,总结推动天津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的实践经验,现面向全市征集全域科普理论研究论文。请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与,为提升我市全域科普理论研究水平,搭建科学传播学术交流平台,总结推动天津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的实践经验贡献力量。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投稿时请务必准确填写作者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5731日结束。

二、征集范围

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科研院所,市科协所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各区科协,各高校、企业科协,各在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基地,及从事科普相关工作者。

三、征文主题方向

详见附件1

四、征文要求

(一)坚持正确导向,从工作实际出发,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原创性。

(二)投稿论文均须为未曾公开发表,严禁一稿多投。

(三)论文内容观点新颖鲜明,能密切联系实际。论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缜密。文笔准确、流畅、简练,图表清晰。

(四)论文所反映的信息和学术成果无抄袭剽窃行为,确保来稿审查重复率不超过15%,不接受完全或部分由大型语言模型撰写的论文。

(五)论文5500字左右,Word文档格式(以“作者+题目+手机号”命名),A4版面,并按以下顺序编排: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手机或座机,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六)论文及图片请勿涉及保密内容,请作者确保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文责自负。文中不得出现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

五、论文格式

(一)文题(中英文)。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居中。避免使用简称、缩写、标点符号等。

姓名,文章题目,工作单位和详细地址,邮编以及常用的联系电话,标注通讯作者。

(三)摘要(中英文)。摘要简单介绍论文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有前言中出现的内容,不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第一人称撰写,以200字左右为宜。摘要的目的、方法、结论等需清晰简洁。

(四)关键词(中英文)。38个为宜。

(五)正文。正文文字为宋体小四,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1.5倍。

(六)参考文献格式。需含3个以上参考文献,参考GB/T 77142015

六、材料报送

请参加征文的作者本人于2025731日前,将全域科普理论研究征文报名表(附件2)、论文全文一并提交至征文专用邮箱。学校不作整合提交。论文作者如遇问题,请咨询《天津科技》编辑部。

七、评选、奖励和发表

本次论文征集活动,将通过查重初评、编辑复评、专家终评的方式,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刊登于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NK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天津市一级科技学术期刊《天津科技》,并向论文作者颁发证书。

八、联系方式

(一)《天津科技》编辑部

联系电话:23529856

专用邮箱:qykplw@126.com

(二)市科协科普部

联系人:齐 伟 27128948  杨 泉 27121418

 

附件:1.全域科普理论研究征文主题方向

2.全域科普理论研究征文报名表

 

                                 科研处

202542

 

 

 

附件1

 

全域科普理论研究征文主题方向

 

一、科普能力建设研究

1.基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背景下全域科普发展战略、理念和政策探索;

2.全域科普供给侧改革(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标准化、科技场馆科普服务能力、科普产业等);

3.全域科普需求侧管理(受众调查、健康科普、生态环境科普、食品安全科普、应急科普、气象科普、地震科普等);

4.科普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科普品牌建设、重大科普活动策划、科普活动成效等)。

二、基层组织科普实践研究

1.基层科普阵地建设与实践探索;

2.基层科普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价;

3.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技类博物馆建设现状与对策;

4.科普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展览策划、活动策划、基地管理、人才培养、展品教具开发等);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地区科普实践发展现状与对策。

三、全领域行动实践研究

1.各行业领域推进全域科普工作体系、机制实践与探索;

2.围绕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前沿技术开展的科普活动,打造的科普品牌和载体实施与评价研究(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低碳减排、节约用水、防灾减灾、垃圾分类、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生物安全、新能源等);

3.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含跨学科科技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青少年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等);

4.科普产业发展实践与探索(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联盟建设,产业园区、基地和孵化器、企业发展等);

5.各类社会组织科普工作实践与探索;

6.科普合作交流实践与探索(渠道建设、东西部合作、国际化等);

7.科技小院的科普建设实践与探索。

四、全民参与共享实践研究

1.全域科普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与实践;

2.兼职科普人员队伍培养及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3.科技人员(团队)做科普的思考与实践;

4.科普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5.面向各类重点人群(青少年、产业工人、领导干部、农民、老年人)的科普工作、活动、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五、全媒体传播实践研究

1.全域科普媒体栏目实践与探索;

2.全域科普新媒体账号运营实践与探索(微信号、微博号、抖音号、科普中国号等);

3.全媒体传播品牌建设实践与探索(科普节目、影视作品、图书杂志等);

4.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精准科普宣传实践与探索;

5.科普影视作品创作实践与探索。


附件2

全域科普理论研究征文报名表


  

 

 

 

单位名称

 

 

 

论文题目

 

主要内容简述

(限200字)

 

 

 

 

 

 

 

 

 

论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