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至23日,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京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聚力创新 全球卓越”。教育部、中国侨联、中宣部、中央企业及北京市外事办相关领导,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实务部门专家及2,200余位高等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论坛。校长李迎迎率团参会,并和副校长朱鹏霄及多位原校领导在论坛重要环节发表主旨报告并担任学术主持,全面展现了天外在外语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探索与示范引领。
在备受瞩目的校长论坛单元,李迎迎以《聚力创新,特色发展:构建四融四高六区驱外语教育新生态》为题作专题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系统阐述了天外以“聚力创新,特色发展”为引领,探索构建“四融四高六驱”的外语教育新生态:1)四融筑基:构建学科交叉驱动创新融合、产教对接赋能应用融合、科教联动助力升级融合、国际交流引领拓展融合的四维融合培养新模式;2)四高担当:聚焦国家战略急需,打造多语种人才培养、国别区域研究、语言服务攻坚、国际传播创新四大高地;3)六力驱动: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实施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六力”驱动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四融四高六区驱”外语教育新生态的创新理念为新时代外语教育生态重构提供了天外方案,为全国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借鉴,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与高度认可。
朱鹏霄在“理解当代中国”专题论坛带来了《数智赋能〈理解当代中国 日语演讲教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他指出,数智赋能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技术+课堂”的简单结合,而是一场涵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变革。聚焦日语演讲教学,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创新应用数智技术优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资源、精准评估学生表现,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国际传播能力,生动呈现了天外如何以技术赋能传统教学,打造数字+思政+专业三位一体的新型育人模式,为外语教学与时代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范例。
论坛期间,天外专家团队深度参与学术引领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校原校长修刚教授主持多语种专业教指委论坛,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校原校长陈法春教授主持英语类专业教指委论坛,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校原副校长王铭玉教授主持校长论坛;教务处处长王济军教授主持研究生教育论坛。天外专家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组织经验,引导各位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探讨,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会议期间,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指委委员进行了分组讨论。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指委委员、我校亚非语学院副院长骆媛媛副教授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出席会议。非通用语分指委主任、清华大学姜景奎教授主持会议。分论坛研讨主题涉及“三进”工作、数智时代非通用语教学改革、区域国别人才培养、非通师资队伍素质提升等。会议认为,非通用语专业的发展要兼顾“固本”和“创新”两方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教务处、英语学院、日语学院、欧语学院、亚非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相关人员也参与了此次盛会,全方位展现了云顶yd2223线路检测在外语教育各个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此次学术盛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国家语委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承办。会议期间,全球语言服务平台正式发布,2025“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启动,《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四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发布。
云顶yd2223线路检测的参会充分彰显了其在外语教育改革浪潮中的实力与担当,更展现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开拓精神,为推动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语教育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向着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外国语大学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内容审核/冯鹏 蒋天皓 )
(网页编辑/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