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报】我市高校书记、校长热议全国两会!

来源:天津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5-03-06 阅读量: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热切关注。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白海力: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方面进行部署,为进一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天津科技大学将务实重干、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实施科大“先锋计划”,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贡献体现价值、以服务实现发展,聚焦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努力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津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赵鸣: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仅登高望远,更脚踏实地。成就鼓舞人心,蓝图催人奋进,其为学校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新财经”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引。我们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强化使命担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水平“新财经”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准确分析把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高等财经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构筑“三全育人”新格局,打造学科建设新生态,形成人才培养新高地,开创科学研究新局面,提升师资队伍新动能,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发挥学校治理新效能,助力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开好第三次党代会,精心谋划编制好“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天财力量”。

云顶yd2223线路检测校长李迎迎: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凝练,国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成就让人倍感振奋。云顶yd2223线路检测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锚定两步走战略步骤和“1468”战略举措,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优化学科布局,持续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郑清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所以培养职教师资为己任的普通高校,学校将持续探索“三性”融合的有效途径,构建起全国唯一的全层次本硕博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推进新工科建设,开设各学科课程论课程,实施“智能+教育教学”提质升级,构建“五融合六能力”协同递进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打造3个新工科教育创新样板,组建“冠军班”和“工程实践教育”实验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潜心铸魂育人,促进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服务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标杆,以天职师大之为服务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处在文艺人才培养第一线的天津音乐学院,更应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未来,学校将深入谋划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发展,发挥艺术学专业优势,着力探索构建艺科融合理念下“新艺科”学科建设新体系和培养综合创新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新路径,大力培养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为文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切实以教育之力为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贡献力量。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张玉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培育壮大具身智能、6G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这为进一步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一直致力于创新型适用性软件人才培养,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行业企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夯实未来产业关键人才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天津仁爱学院校长杭建民:政府工作报告既是一份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攻坚指南,又是一张诠释高质量发展的全景答卷。全校师生员工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天津仁爱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动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加快推进一流现代化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强大动力,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能力,塑造在国内民办高校中的先进品牌形象,奋力开创“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新闻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7Pv-I3QV6UAWLSZnNGTDA

(网页编辑/王梓璇)